【产品名称】依鲁替尼
【品牌名称】伊布维察
【英文名称】Ibrutinib
依鲁替尼适应症:依鲁替尼是一种抗肿瘤药,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套细胞淋巴瘤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。
依鲁替尼背景:依鲁替尼是一种小分子,可作为伯顿酪氨酸激酶的不可逆有效抑制剂。它被指定为一种靶向共价药物,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 B 细胞恶性肿瘤中具有前景的活性。依鲁替尼由 Pharmacyclos Inc 开发,于 2013 年 11 月首次获得 FDA 批准,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(MCL),正在加速审批中;然而,2023 年 4 月,该制药商撤回了伊布替尼在美国的加速批准。
依鲁替尼于 2014 年 10 月获得 EMA批准,并于 2014 年 11 月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。目前,依鲁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疾病,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(CLL)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(cGVHD) )于 2017 年 8 月。16值得注意的是,依鲁替尼于 2017 年 8 月成为 FDA 批准的第一个用于儿童的 cGVHD 治疗药物。
依鲁替尼指示:依鲁替尼适用于治疗以下病症。
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/小淋巴细胞淋巴瘤(SLL)
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
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cGVHD)
套细胞淋巴瘤(MCL)
边缘区淋巴瘤 (MZL)
依鲁替尼药效学:体外研究表明,即使存在促生存因子,也会诱导 CLL 细胞凋亡。据报道,CLL 细胞存活和增殖受到抑制,细胞迁移受损,趋化因子(如 CCL3 和 CCL4)的分泌减少。后一种效应已被证明会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产生回归。
I 期和 II 期复发/难治性 CLL 临床研究显示总体缓解率约为 71%。对于复发/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,大约 70% 的测试患者出现部分或完全缓解。在复发/难治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,15-20% 的研究患者出现部分缓解;而对于复发/难治性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患者,超过 75% 的测试患者观察到部分缓解。最后,对于复发/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,约 54% 的患者获得部分至完全缓解。
依鲁替尼作用机制:依鲁替尼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(BTK) 的抑制剂。它与 BTK 活性位点 (Cys481) 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,从而产生抑制作用。BTK 的抑制在 B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,因此,依鲁替尼的存在可防止下游底物(例如 PLC-γ)的磷酸化。
依鲁替尼吸收过程:依鲁替尼口服后吸收迅速,其 Cmax、tmax 和 AUC 分别约为 35 ng/ml、1-2 小时和 953 mg.h/ml。
依鲁替尼代谢:根据可能的代谢物,已确定了三种代谢途径。这些途径是苯基 (M35) 的羟基化、通过伯醇 (M34) 的还原打开哌啶、氧化成羧酸和乙烯的环氧化,然后水解形成二氢二醇 ( PCI-45227)。后一种代谢物对 BTK 的抑制活性也低 15 倍。依鲁替尼的代谢主要由CYP3A5和CYP3A4进行。在较小程度上,它是由 CYP2D6 执行的。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,清除率在112-159ml/min的范围内。
依鲁替尼吸收途径:依鲁替尼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量约为给药剂量的 7.8%,大部分排泄发生在给药后的前 24 小时内。粪便中累积排泄占给药剂量的80%,首次给药后48小时内排泄。初次给药后168小时内依鲁替尼的总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88.5%。
依鲁替尼半衰期:依鲁替尼的消除半衰期约为 4-6 小时。
依鲁替尼食物相互作用:避免使用葡萄柚产品。葡萄柚抑制 CYP3A4 代谢,可能会增加依鲁替尼的血清浓度。避免使用圣约翰草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贯叶连翘 。这种草药可诱导 CYP3A4 并可能降低依鲁替尼的血清浓度。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。与一整杯水一起服用。